最终,蹇硕被杀,董太后突然去世,何进借机成为了朝中最有权势的外戚。然而,他刚刚掌握权力,便决定铲除宦官集团,这在当时并不现实。要知道,若没有宦官的支持,何进根本无法达到外戚的地位,而要想维持这一地位,也必须继续依赖宦官。因此,杀害曾支持自己的宦官,无异于自断臂膀。
何进当时面临着两种选择:一是与宦官合作,继续依靠他们维持政权,同时压制士族;二是与士族合作,推动改革,削弱宦官的权力。这一选择不仅仅是政治智慧的问题,更是时代大背景下的必然选择。两次党锢之祸之后,宦官和士族已经无法共事,暴力冲突几乎是不可避免的。之所以没有立即爆发,是因为灵帝的威慑力。
而何进为何偏向与士族集团合作呢?首先,士族的力量不可小觑,无论是在朝廷还是地方,士族的根基深厚,何进要想号令天下,必须依赖士族。其次,士族在社会上的声望极高,他们掌握着意识形态的制高点,而宦官虽然有权力,却声名狼藉,无法为何进带来正当性。因此,何进决定通过消除宦官来争取士族的支持。
事实上,何进的崛起离不开宦官的扶持。除了蹇硕,宦官集团其他成员对何进有着强烈的支持,甚至期待他能为他们提供更多的利益。此外,何进的亲人也大多倾向于宦官集团,何太后和她母亲舞阳君都与宦官关系密切。而宦官集团支持皇帝,士族则更倾向于限制皇帝权力。一旦站在皇帝一方,宦官势力就不能彻底消除,至少不能被完全清除。
在这种局面下,何进选择了以“杯酒释兵权”的方式,逼迫十常侍交出权力,退居二线。这种做法看似温和,但也能在不伤害宦官集团的情况下减轻内斗的烈度。何进的做法并非不合理,他也希望通过这种手段获得士族的支持。然而,宦官集团在灵帝去世后,已不再有继续与士族斗争的动力。在这种情况下,宦官们愿意放弃权力,回家养老,这对他们来说是一种理智的选择。
“太后乃恐,悉罢中常侍小黄门,使还里舍,唯留进素所私人,以守省中。”在压力之下,何太后决定逐步清除宫中的宦官势力,最后只留下何进的私人势力。何太后对于宦官的支持态度发生了变化,为何进进宫创造了条件。
尽管如此,何进最终还是在进宫后被宦官集团彻底铲除。宦官集团已经在宫中盘根错节,掌握了更多的情报和权力。即使何进在进宫时要求清除剩余的宦官,但宦官们早已通过太后准备好了陷阱,最终亲自出手将其斩杀。
宦官杀死何进,实际上是一次非常规的政治操作。这种以暴力直接解决问题的方式,完全出乎何进和士族的预料。宦官们在这一过程中展现了他们的政治智慧,这也反映了他们在宫中多年的积累。
而在此背后,正是何进在与宦官集团斗争时引入了董卓这股外力,使得事情变得更加复杂。董卓的入朝并非完全出于预谋,而是多种偶然因素促成的结果。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
Copyright © 2022 日本世界杯_林高远世界杯 - edenyn.com All Rights Reserved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