含着金汤匙出生的IE,最后为何逃不过被淘汰的命运?

2025-05-25 10:53:52

含着金汤匙出生的IE,最后为何逃不过被淘汰的命运?

IE浏览器的市场份额为什么会不断被蚕食?曾经一度居于市场垄断地位的IE浏览器,究竟为何落寞地走到了尽头?微软Edge浏览器官方微博不无自嘲地说:“如今比起IE本身,更火的可能是黑IE的meme(梗)。”

(来源:微软Edge浏览器官方微博)

各式各样的IE梗,反正人们就是不爱用IE

用户才是市场的裁判。

显然,IE浏览器饱受诟病的客户体验才是其被绝大多数用户抛弃的真正原因。

比起天才的市场能力,微软对于IE浏览器客户体验的忽视让人大跌眼镜。2006年,PC World杂志评选出“史上最糟糕的科技产品”,IE 6.0位列第八;在Complex杂志发布的2011年“科技史上50种最糟糕科技产品”名单中,IE 6.0也位列第11名。

今天,我们就来细数这些黑IE的meme,看看IE浏览器是如何因为没有做好客户体验管理而把自己推向末路的。

1. 围绕在IE浏览器身上最大的槽点很简单,就是 “速度慢”。

慢到什么地步呢?微软官方在官宣IE退役时,也顺便搞了个meme来自嘲,更有网友戏称“IE用户要到2035年才能知道这件事吧”。

(来源:微软Edge浏览器官方微博)

(来源:网络)

卓思观点:对产品而言,客户的直观感受非常重要。第一时间的感官感受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客户对产品的判断,这一点甚至比产品本身的功能设计和迭代更重要。

2. IE浏览器处理性能不佳,经常“卡死”。

IE一度不支持页面标签功能,用户需要同时打开好几个浏览器窗口;同时,既不支持页面隔离,也没有“页面恢复”功能,一旦一个网页出现问题,整个浏览器的网页都会同时崩溃。有网友吐槽说“在网页卡死的时候静坐冥思,是IE浏览器能提供的最好的服务”,说的大概是这种画面:

(来源:腾讯科技)

卓思观点:产品的致命缺陷必须及时迭代修复,“祖传疾病”对于一个产品的毁灭是灾难性的。

3. IE浏览器一直存在漏洞隐患,威胁用户安全。

例如,在IE浏览器上选择“保存密码”后,可以被工具软件轻易就破译出来;用户在IE浏览器上访问过的链接,会被设置成不同颜色,虽然方便浏览,但会泄露浏览足迹;IE浏览器临时文件夹中的信息可以被他人脱机翻阅等。这一系列漏洞,都有可能导致恶意软件和病毒在网络快速传播,侵蚀着公众对IE浏览器安全性的信任。用得怎么样暂且不论,威胁到安全需求可是让人诚惶诚恐,不行咱还是别用了吧?

(来源:中关村在线)

卓思观点:任何时候,安全出问题,都不会给你第二次赢得客户的机会。

4. IE浏览器兼容性落后,且卸载非常困难。

从2001年到2006年,IE浏览器整整五年停止更新,致使其难以支持某些交互动效运行,即使支持了也会渲染较慢,兼容性越来越差。

有些人可能问,既然IE浏览器这么难用,卸载不就行了吗?对不起,IE浏览器你拿得起,但不一定放得下。

如果我们铁了心就要卸载IE浏览器,就会发现很难把它彻底卸载掉。因为微软将IE紧密绑定在Windows系统中,导致其卸载步骤非常繁琐,基本上都要先学一整套“降龙十八掌”卸载教程,而这一步又把大部分用户所剩不多的正面体验毁了。

2009年,微软还因为强制植入IE浏览器涉嫌垄断,被欧盟罚了17亿欧元巨款(按当时汇率合170亿人民币)。

卓思观点:此处已经无法吐槽,只能叹一句“分手必须体面”了。

曾经作为天选之子的IE,是上个时代产品理念的集大成者——它功能强大、覆盖面广、自我兼容、产品逻辑自洽,但唯独没有从客户体验和感受的角度出发,去梳理产品使用和优化逻辑。无疑,这才是他们逐渐败退于市场浪潮的原因。

当前,产品功能逐渐趋同,用户选择也越来越多,谁能真正从消费者视角出发,及时发现问题,让迭代更有效、管理更精细,谁就能获得更好的竞争优势。

“三十年河东,三十年河西”,要么跟上时代需求,要么就在沉默中灭亡。

毕竟,时代不同了。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

最新发表
友情链接

Copyright © 2022 日本世界杯_林高远世界杯 - edenyn.com All Rights Reserved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