根据研究机构TrendForce的报告,DRAM内存产品合约价自2021年第四季开始下跌,连跌8个季度,至2023年第四季度上涨。NAND
Flash闪存合约价自2022年第三季度开始下跌,连跌4个季度,自2023年第三季度开始上涨。预计这两类存储芯片价格在2024年一季度大幅上涨18%左右。同时TrendForce还预计,到2024年底,DRAM和NAND闪存组件价格预计将上涨约60%,甚至根据供应商对制造产能利用率的有效控制,可能涨幅更高也有可能。对于2022-2023年存储芯片暴跌的原因,主要当然还是全球电子产业疲软,导致需求下降导致的;但也叠加了中国国产存储芯片崛起,一定程度上打破了价格垄断,导致全球存储芯片大跌。但我们知道全球存储芯片(括内存和闪存)市场高度集中,基本被韩国的三星、Sk海力士;美国的美光、西部数据;以及日本铠侠所把控。以2022年为例,这五大存储巨头占据全球市场95%以上。当然,在需求不振的情况下,过去的2年存储芯片的巨头们也不好过,数据显示,仅2023年这一年,美光、SK海力士、三星存储就亏损了1500亿元左右。现在需求回升,存储巨头们自然要把亏掉钱赚回来了,那从哪儿赚回去呢?全球使用存储芯片最多的是哪个国家呢?没错,就是我们中国。根据中国海关数据,2021-2022年进口芯片金额超过4000亿美元,2023年中国进口了3494亿美元的芯片,也就是接近3500亿美元。
而这3500亿美元的芯片中,存储芯片占三分之一左右,也就是接近1200亿美元。
因此,现在存储芯片价格直线往上走,如果国产存储厂商起不来,那注定我们又是被收割的重点对象了。现在国产存储芯片厂商如何呢?
国产存储芯片主要就看两家厂商:长鑫存储和长江存储。由于制裁的原因,在技术的研发,以及产能都受到很大的影响,但此次两大国产存储芯片巨头拒绝被再次收割!
2023年底的时候,长鑫存储(CXMT)正式推出了LPDDR5系列产品,其中包括了12Gb的LPDDR5颗粒,POP封装的12GB LPDDR5芯片及DSC封装的6GB LPDDR5芯片,成为了国内首家自主研发并生产LPDDR5的厂家。
最近再传好消息,据DigiTimes报道,长鑫存储在合肥的新工厂已经开始量产采用18.5nm工艺的DRAM芯片,第一期生产线已经接近满负荷运转,初始的月产能已达到10万片晶圆。长鑫存储即将进行第二阶段产能提升,到2024年底,每月产能还会增加4万片晶圆。这意味着,长鑫存储在全球范围内DRAM总产能的占比将达到10%。此外,长鑫存储计划为新的扩产大幅增加国内采购。
相比之下,另一个国产存储芯片的龙头——长江存储;其主要专注于3D NAND闪存设计制造一体化,同时也提供完整的存储器解决方案。长江存储采用了自研的 Xtacking(晶栈)架构,其在技术上已经追上国外巨头,在 NAND 领域,长江存储2021年就量产了 128 层 3D 堆叠产品,232 层产品亦开始上量。
但这两年长江存储也面临着巨大的困难,主要就是由于2022年12月,美国将长江存储纳入出口管制“实体清单”。限制长江存储使用进口芯片制造设备,导致长江存储产能严重跟不上,在产能提升方面受到的影响更大。
但据DigiTimes报道长江存储2023年年底实现了12nm工艺量产,产能30万片/月。另外,长江存储在技术研发上依然取得进步,比如高层数的NAND闪存,同时还推出了新款120层产品,绕过了128层的限制,开辟了一条可行的道路。当然,长江存储进一步的产能扩张依然是个大障碍,可能还会持续一段时间。
因此,在受到各种限制的情况下,长鑫存储和长江存储并没有放慢技术研发的步伐,甚至还加快了速度。
但随着人工智能热潮的到来,由于传统存储芯片”严重制约了GPU的处理速度,而使用了HBM(高带宽内存)的GPU突破了内存带宽及功耗瓶颈。存储行业被人工智能推上风口,头部厂商纷纷推出AI存储新品。
未来在AI模型逐渐复杂化的趋势下,将刺激更多的存储器用量,并同步带动DRAM(动态随即存储芯片)与SSD(固态硬盘)以及 HBM(高带宽内存)的需求成长。因此,国产存储厂商们,不仅要面对传统存储芯片技术和产能的挑战,同时也要积极面对和准备人工智能带给存储芯片发展的巨大机会。
飙叔感谢您花时间关注与分享,感谢在我的人生道路中多了这么多志同道合的朋友,一起关注国产光刻机、国产芯片、国产半导体艰难突破之路;一起分享华为海思、华为鸿蒙及华为手机等华为产业为代表的中国ICT产业崛起的点点滴滴;从此生活变得不再孤单,不再无聊!
勾搭飙叔,请扫码
Copyright © 2022 日本世界杯_林高远世界杯 - edenyn.com All Rights Reserved.